5月21日,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看好中國股票市場,外資回流在未來幾個季度會是很大的交易邏輯,港股略優(yōu)于A股。
王宗豪在媒體交流會上稱,近期香港的IPO表現(xiàn)反映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核心資產(chǎn)的認可和興趣,代表未來會有更多長線資金需要回流中國股票市場。
王宗豪表示,今年香港IPO市場復蘇,年初至今募資總額達到90億美元,同比增長320%;IPO年初至今的平均回報率也達到18%,跑贏恒生指數(shù)13%。背后原因除了港股上市公司的質量提高,香港市場流動性改善,還有海外投資者對中國核心資產(chǎn)偏好提升的影響。
“鑒于關稅暫時下調,海外投資者的倉位較輕以及中國股市的估值低于其他市場,我們繼續(xù)看好H股?!彼硎荆斍癆-H溢價目前為33%,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預計短期內有收窄空間。鑒于貿易談判結果以及中國在AI和機器人技術上的進步,市場樂觀情緒有所提高。目前MSCI中國指數(shù)的估值仍比歷史平均水平低7%—8%,外國機構倉位也相比歷史水平較低,判斷風險回報率較好。
王宗豪稱,未來將繼續(xù)采用杠鈴策略,但在偏好順序中下調高股息股的位置。由于對金融脫鉤的擔憂減輕,預計AI主題可能再次成為投資者重點偏好,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是布局該主題最熱門的方式。國產(chǎn)替代可能依然是另一個重要主題,A股TMT板塊仍是布局該主題的最佳方向。
瑞銀的專家電話會顯示,美國庫存已耗盡,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看到一些補貨和采購前置,有利于具有出口敞口的行業(yè)。
同日,瑞銀全球新興市場股票首席策略師Sunil Tirumalai表示,新興市場股市能否受益于資金流出美國是近期與投資者討論中的常見爭議點,認為在市場布局方面,轉為戰(zhàn)術性偏向本土和防御性股票,建議拋開市場指數(shù),專注于歷史上在經(jīng)歷沖擊時盈利下滑有限的板塊。在多數(shù)市場中,這些板塊包括必需消費品、IT服務、零售、銀行和公用事業(yè)。
他將印尼評級上調至超配,印度評級上調至中性,但他更看好中國,認為在新興市場中,中國股市的風險回報更佳,防御性更強、估值更低,且刺激政策和本土資金流入有望打開潛在上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