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趙孟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2025年5月9日,中國象棋界備受矚目的“買棋賣棋”案在杭州上城區(qū)法院開庭審理。涉案的原象棋特級大師王天一、王躍飛、趙鑫鑫等6人被控“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
此案源于2023年4月網絡流傳的一段“買棋賣棋”的錄音,而后中國象棋界泰斗柳大華公開實名舉報軟件作弊、操縱比賽等問題,引爆輿論。
2024年9月19日,中國象棋協會發(fā)布通報,宣布對王天一、王躍飛等人給予終身禁賽、撤銷所有技術等級稱號的處罰。2025年1月12日,國家體育總局棋牌中心再次通報象棋“錄音門”調查情況,41名違規(guī)人員被處罰。多人被終身禁賽,撤銷中國象棋協會技術等級稱號。近十屆全國象棋男子個人錦標賽冠軍,幾乎全軍覆沒?!颁浺糸T”事件發(fā)生后,王天一、王躍飛等人被公安機關帶走調查。
隨著案件進入審判程序,轟動一時的“買棋賣棋”案也將塵埃落定。涉案人員洪智的辯護律師孫曉洋在庭審后接受媒體采訪時稱,6個被告人涉及兩個罪名,即“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其中5個被告人被控兩個罪名,1個被告人被控一個罪名。除了洪智外,其余5人都表示認罪認罰。開庭已經結束,法庭選擇擇期宣判。
庭審中,有關軟件作弊的問題再次引發(fā)公眾關注。 廣東國暉律師事務所律師、資深棋迷趙啟太向界面新聞指出,盡管公眾對軟件作弊問題高度關注,但在本案,被告是否存在軟件作弊與指控罪名不存在關聯性,司法機關不需要納入刑事程序來調查。即便公安調查中可能涉及“作弊”相關信息,也可能僅留存在附件卷宗中,而不會把相關材料留在偵查正卷中。
但趙啟太指出,從買賣棋的邏輯推演看,作弊現象可能存在,有的是因為實力或人情而交易,也不排除有人因有“武器”而交易,這需要主管部門調查了解和處理。
中國象棋界一位資深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軟件作弊已是“公開的秘密”,“我認為軟件作弊之事已查實,棋協不愿公開,畢競王天一拿了三個世界冠軍,四個亞洲冠軍,傳出去不好辦。法庭只審犯法的罪?!?/p>
關于量刑問題,趙啟太表示,涉案的“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屬于輕罪范疇。 在認罪認罰的前提下,法院通常會考慮從寬處理,適用緩刑的可能性較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63條和第164條的規(guī)定,“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與“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是相對應的職務犯罪,主要適用于公司、企業(yè)或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兩罪的法定刑相同:一般情節(jié)下,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這類案件在司法實踐中通常被視為“輕罪”,若當事人認罪認罰且具備從寬情節(jié),適用緩刑的可能性較高。
前述中國象棋界人士也透露,該案此前有包括王天一在內的3人被羈押,但庭審當日只有王天一和另一人被從看守所帶到法庭。洪智則是從家里趕到法庭的。這也顯示,多人存在適用緩刑的可能。
對于拒絕認罪認罰的被告人,趙啟太指出,這是因為辯護律師和當事人對案件存在不同理解,尤其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方面持有異議。他強調,不認罪認罰并不等于拒絕配合司法程序,也不代表一定會被從重處罰,而是在程序上保留辯護空間。這類案件屬于輕罪范疇,即使不認罪認罰,只要沒有重大社會危害性,依然存在適用緩刑的可能,但如果法院更注重悔罪要素,適用緩刑的概率就小得多。